运动降血糖的5个“最佳”,少一个降糖效果都会大打折扣,看看你运动对了吗?
科学家们通过对比发现,每天至少30分钟,每周3~7天的有氧运动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,并且能提高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。
科学家们通过对比发现,每天至少30分钟,每周3~7天的有氧运动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,并且能提高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。
糖尿病男性患者勃起功能障碍(ED)总体患病率为52.5%,许多临床医生不问患者性健康状况,糖尿病合并性功能障碍的患者也未接受相关治疗。勃起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随着年龄、糖尿病病程、血糖控制不良以及微血管或大血管并发症的出现而增加。
巨噬细胞极化:巨噬细胞具有高度异质性,可根据环境显示为不同表型:经典活化的巨噬细胞(M1)促炎表型和选择性活化的巨噬细胞(M2)抗炎表型。调控巨噬细胞M1/M2极化可能对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成骨-成血管偶联产生影响。
2型糖尿病(type 2 diabetes mellitus,T2DM)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,其发病机制与肠道微生态失衡密切相关。近年研究表明,肠道微生态通过调节能量代谢、炎症反应和胰岛素敏感性等途径参与T2DM发生发展[1],这为治疗T2DM提供了新思
大家好!我是费健,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工作,一晃眼已经30多年了。平时除了在手术台上“动刀子”、用微创技术帮大家解决问题,我也特别喜欢跟大家聊聊健康科普。今天看到一篇挺有意思的新研究,赶紧来跟大家分享分享,关于一个我们可能都听说过的药——二甲
不过,近来对白米饭的质疑声音越来越多,有的人说白米饭会导致糖尿病,指出“白米饭是最差的主食”,甚至还有人将米饭归为“垃圾食品”,这些对白米饭的“指控”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呢?
在《红楼梦》第六十五回里,贾母身边的老嬷嬷说:“这几年天气怪得很,吃东西也怪得很,连人都怪得很。”这句话,用来形容当下的饮食与生活方式,也未尝不贴切。
在现代生活节奏下,2型糖尿病已成为隐匿的健康威胁。除了药物治疗,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自然方式有效管理甚至逆转2型糖尿病?记住以下5个字。
2型糖尿病,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,影响全球超过5.4亿人。随着生活和饮食习惯的改变,糖尿病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第三大因素。中国是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之一,约有1.18亿患者,占全球糖尿病人口的22%。
2025年5月19日,Fractyl Health,Inc宣布,其针对 2 型糖尿病和肥胖患者研发的开创性基因疗法取得了里程碑式进展。在2025年美国基因和细胞治疗学会年会(ASGCT 2025)上,该企业公布了该胰腺基因疗法的临床前数据——单次剂量即可实现持
糖尿病和高血压是两种高发的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疾病,两者常共存。既往研究发现,血压患者中约20%伴2型糖尿病,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50%伴高血压。这部分患者的住院和死亡风险均较高,疾病负担较重,是临床需重点关注的人群。
为满足肥胖患者的迫切需求,拉萨市人民医院将于2025年6月4日开设减重外科专病门诊。
在这个健康意识不断提高的时代,长寿不再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,而是越来越多国人主动追求的生活目标。随着我国迈入老龄化社会,如何健康、优雅地老去,成了千家万户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。
直接说答案:35岁前控糖效果最好!这一标准由美国糖尿病协会(ADA)在2024年更新的诊疗指南中提出,建议所有35岁以上人群进行糖尿病筛查,比往年标准提早了10年。
曾被视为“老年病”的糖尿病,如今正悄悄侵袭年轻人。炎炎夏日,一杯冰可乐下肚,可能正在为健康埋下隐患。
直接说答案:35岁前控糖效果最好!这一标准由美国糖尿病协会(ADA)在2024年更新的诊疗指南中提出,建议所有35岁以上人群进行糖尿病筛查,比往年标准提早了10年。
患者于7年前因口干、多饮、多尿伴体重减轻至当地医院就诊,查随机血糖26.0mmol/L,收入当地医院,住院期间起初予胰岛素(具体类型不详)降糖治疗,自诉胰岛素注射部位无硬结。血糖控制平稳后,改为“二甲双胍500mg qd、格列齐特缓释片60mg qd”降糖治疗
患者于7年前因口干、多饮、多尿伴体重减轻至当地医院就诊,查随机血糖26.0mmol/L,收入当地医院,住院期间起初予胰岛素(具体类型不详)降糖治疗,自诉胰岛素注射部位无硬结。血糖控制平稳后,改为“二甲双胍500mg qd、格列齐特缓释片60mg qd”降糖治疗
土豆成了众多糖尿病患者餐桌上的"拒绕品",被贴上了"升血糖"的标签。可真相到底如何?土豆真的有那么"罪大恶极"吗?这个问题不妨让我们打开科学的大门,一探究竟。
直接说答案:35岁前控糖效果最好!这一标准由美国糖尿病协会(ADA)在2024年更新的诊疗指南中提出,建议所有35岁以上人群进行糖尿病筛查,比往年标准提早了10年。